智能家居的设计是为了让生活更轻松,但如果简单的产品很复杂,那就是伪需求。很多智能产品都是伪智能,所谓的智能只是增加了一个原始模块,无法达到智能家居的预期效果。如果智能家居可以通过安装电动窗帘和带开关的USB插座来炒作,那么这个市场就太假了。
80年代中期,大量使用电子技术的家用电器问世,为智能家居的出现奠定了基础。20世纪80年代末,随着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,出现了一些通过总线技术控制家庭设备的系统,其基本结构类似于目前的有线系统。
可以认为,智能家居从诞生到现在的繁荣经历了四个阶段:
第一阶段。
通过同轴电缆或双芯电缆完成简单的家庭联网,实现对灯光、窗帘和少量安全系统的控制。严格来说,这个阶段并不是一个网络,远远没有达到全屋智能化的水平,只是实现了几个部件的互联。
第二阶段。
通过现场总线和部分IP网络连接各种设备和部件,可以看作是一个真实的网络,实现可视对讲、安防等功能,配合一些支持总线控制的家电,全院智能化的雏形已经出现。
第三阶段。
生成集控主机,家里的灯光、音响、门锁、窗帘、影院、空调等各种部件都可以连接到集控主机上进行控制,可以说实现了整个房子的智能化。整体结构类似于市面上的有线系统,成本比较高,价格也比较高,仅限于个别高端建筑和住宅,不具备广泛推广应用的条件。
第四阶段。
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无线网络的普及,以IP网络为主体、以zigbee等无线通信技术为终端的智能家居系统应运而生,迅速降低了智能家居的成本和部署难度。随着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,智能家居发展的不足逐渐被弥补,智能家居具备了广泛普及的条件。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系统都是这种结构。
上一条: 智能家居全屋定制有什么优势
下一条: 智能家居体验馆,享受你理想中的智能生活